章百九 志士仁人键盘侠-《神诡异仙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此世,在思想学说上,并非荒漠。

    各大仙门功法各有特色的同时,相应的外门书院,也在凡间有着不同的思想学说,犹似百家之争鸣。

    不论道家、法家、墨家还是儒家等,在此世其实都有着相近的学说理论。

    比如儒家思想,总体上而言,与对应礼部的度厄书院之学说,颇为相近。

    不过,或是因为此世神诡横行、凶险暗藏,大部分名头响亮的书生文人,基本都是修士,行事谨慎,顾惜性命,在杀身成仁上,并未有太多论述。

    反倒是并不存在神诡异事的蓝星古代,书生文人轻易死不了,却也无缘长生,因此讲究人生价值,遂有舍生取义、杀身成仁之说,并逐渐演变为了侠文化。

    侠者,志士仁人也。

    而现在,南奕将侠之道,论述成文,搬运至了此世。

    他作完《志士仁人》,自觉此文一出,不仅升华了自身所着武侠,更是彻底在此世立起武侠精神。

    只要打响了武侠精神、武侠思想之招牌,等《大离双龙传》剧情更新至后期,说出“侠之大者为国为民”时,必能引起众人热议。

    不过,吃一堑长一智,自打文抄《大离双龙传》,却最终引来天赋「天子剑」觉醒后,南奕便知:此世,话不能乱说;文章,亦不能乱作。

    南奕缓了一手,等次日到了书店,将《志士仁人》掏出来,呈给陶知命过目。他生怕自己贸然发布此文,会又一次犯上什么忌讳。

    陶知命阅此文章,初时尚有些随意。但他很快便认真起来,仔细品阅。

    等阅完之后,他甚至闭目凝思起来。

    南奕此文,文笔娴熟尚属其次,关键在于文章之精神,自成道理。

    陶知命凝思片刻,睁眸问道:“你以侠字论述武侠精神,是准备以此为自身之道不成?”

    “自身之道?”南奕稍显疑惑。

    陶知命似笑非笑地看着南奕:“按理说,此乃蜕凡修行之要点。不过你小子,误打误撞下着书邀名,连养气之修行,都已提前入了门道,倒也确实可以开始考虑,蜕凡筑基事宜。”

    正常来说,书院三年,除去常规授课外,第一年,是暗中考核评估学子心性。若心性太差,不会引之入道。

    第二年,是传授接引无相源炁之窍门,助学子打牢藏精期修行根基。

    第三年,则是讲述养气修行之门道,让学子着手考虑自身未来发展之途径。

    一般而言,绝大部分书院学子,书院就读期间,哪怕入道,也只是在藏精期打磨。能在书院三年便步入养气者,可兼任书院助教身份,已称得上是优秀学子,寥寥无几。

    而毕业之后,书院学子,主要是在养气修行途径上,做出选择。

    源炁合于灵性,是为法力。

    而源炁,接引自天地。

    是以,养气修行,关键其实在,如何快速积累灵性上。

    除去日常功课外,黄阶修士,基本都是圈立道场,借助道场兴衰变化,印证道行——翻译一下,就是名下得有相应产业,借产业经营积累名望;若经营壮大,成功起势,便能于冥冥之中,聚拢受自身产业所影响者散逸之灵性。

    这个道场产业,可虚可实。

    大部分修士,或是投身官场,借官身修行;或是经营家族产业,乃至自个创业经商,于商场修行。

    亦有修士,着书邀名,于文坛博取名望。

    此外,因入道修行暗藏凶险,心性不佳者稍不注意,就会步入歧途,乃至死路。

    所以此世,哪怕是修行世家,也不会让稚子入道,都是正儿八经地先读书,积累学识,增进见识。若读书有所成,证明自己天资聪颖,方才有望被人接引入道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若无天赋神通觉醒,纯靠功法修行正常入道,十六至二十岁,普遍在藏精期;

    二十至三十岁,积累名望,是为养气期;

    三十岁以上,则处蜕凡期。

    所谓蜕凡,不仅是蜕凡体,更是蜕凡心。

    在凡间阅尽繁华、看尽冷暖,是为红尘炼心。

    红尘数十年,只为蜕去凡心,养出沉稳道心。

    可以说,此世炼精化气境之修行,某种意义上,就是要让修士走完凡人一生。

    是以,上古年间,修行五境,即五重大境界,另有称谓:

    炼精化气境,是曰人间世;

    炼气化神境,是曰养生主;

    炼神反虚境,是曰逍遥游;

    炼虚合道境,是曰大宗师;

    最后一境界,则曰应帝王。

    总之,此世修士,大都是在凡间过完数十年生活,红尘炼心后,才会破境筑基,从仙门外门,升至内门。

    但毫不例外的是,总有人例外。

    总有极少数修士,天赋异禀,能勇猛精进,快速走完炼精化气境的修行之路。

    比如南奕,亦比如曾经的陶知命。

    陶知命简单介绍完蜕凡筑基事宜后,似笑非笑道:“勇猛精进没问题。你要相信,万古以来,伱修为精进再快,都能有人比你更快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,确实不必为修为精进快于常人而感到不安。但是,修行易,修心却难。我辈修士,须讲究戒骄戒躁。可是,当你以为自己有着自知之明时,或许双眼早已被恶念魔障蒙蔽,却犹不自知。”

    陶知命悠悠一叹:“所以,修行路上,每一步,你都要三省己身,务必不要走错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