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杨荣-《明天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杨荣说道:“太祖为何不用勋贵?”

    朱祁镇沉吟一会儿,说道:“太祖似乎没有不用勋贵?”

    杨荣说道:“太祖虽然开国用勋臣,但是在后期,却用亲王领兵,代替勋臣。而兵部执掌武将袭职之权,也是太祖晚年开始的。”

    “今后虽然有所反复,但是与五军都督府一直是共掌这一项权力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知道这是为何?”

    朱祁镇心中有所猜测,但是依然恭恭敬敬的问道:“愿闻其详。”

    杨荣说道:“此乃制衡之道也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已经渡过五代史了,自然知道武将当政,是一个什么摸样。武夫当朝,自己会产生皇帝兵强马壮为之。”

    “故而即便如太宗皇帝,在这一件事情,也从没有动摇过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国家体制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即便亲近勋臣,这不当如此。”

    朱祁镇听了,暗暗思量,他也不能说杨荣说的没有道理。

    后世国家一般都是文职国防部长,就是这种想法。五代之后,文臣对武将的忌惮,早已深入骨髓。

    特别是他们刚刚度过一个武将权力的高峰时期,也就是永乐年间。

    自然能形成杨荣这样的思想。

    而仁宗,宣宗都很信重杨荣,在军事战略之上,一直以杨荣为谋主,特别是宣宗皇帝。如此说来,仁宗宣宗皇帝在这件事情的看法,朱祁镇也明白了。

    勋臣的衰落,不仅仅是文官集团的崛起,还有皇帝打压。当然这里也要牵扯到汉王叛乱,毕竟汉王在靖难之战中,冲锋陷阵,与很多大将都是过命的交情,比如说孟瑛。

    两人多次并肩作战,否则孟瑛也不会牵连如此之深。如果没有朱祁镇启用,孟瑛到死,也不会有再次领兵的机会了。

    汉王之乱,看似短短数月就扑灭了。

    但是实际上,这一件事情的影响力,一直到而今还存在。

    杨荣见朱祁镇听得入神,继续说道:“臣知道,陛下欲整兵经武,以伐瓦刺。但是陛下自比太宗皇帝如何?”

    “太宗皇帝五次深入不毛,然胡人旋起旋灭,长城内外,乃是天之所限胡汉也。陛下即便是只再破瓦刺,灭一瓦刺,复兴一瓦刺,于朝廷有何异处?”

    “即便朝廷封以藩王,列以藩镇,但是汉人不习大漠风沙,不出数年,定然出事。即便是汉唐强盛之时,又能控制草原多长时间?”

    “故臣以为,今后朝廷与蒙古并立的局面,会持续很久。”“即便陛下真用心于武略,也当应该知道,而今天下三百多卫所,一百二十万缺额,其罪魁祸首是谁?”
    第(2/3)页